永利皇宫棋牌2023最新版本:科研战场上的“木兰将军”汪量子:为“双龙”腾飞插上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一走入清华大学足球场,就能看到的标语,也是清华大学的一种体育精神。在清华的历史上有一条“铁”的规定: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其目的是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从大一本科到博士毕业,在清华度过9个春秋的汪量子,直言自己没能好好将体育锻炼放在心上。“虽然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是个理想,但我今年确实因为太忙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好好把体育锻炼抓起来。”汪量子笑着跟封面新闻记者说,“但这也是我自己的问题,没有更好地对时间进行规划。这个确实要提上日程了,要好好重视健康的问题。”

  汪量子笑称要用好计算机来分担可替代的工作部分,正如社会学家安德鲁·基恩在著作《科技的狂欢》中指出:“科技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生活。”当下,纵观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都受益于科技手段的迅猛蝶变,完成了层层跃迁。而在核能领域,汪量子也正用所学所思与所研,来推动大国重器的向前步伐。

  沿着汪量子已绘就的人生轨迹,观察每一个贴在她身上的“标签”,似乎都足以佐证她就是父母口中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若再细看,汪量子却远不仅是“别人家的孩子”。

  回忆起在“象牙塔”的生活,选择了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汪量子,称自己是按部就班学习和吸收知识。“在学校的时候我并没有预设未来一定要做这个,或者一定要做那个,我的工作场景必须得是什么样的,因为没有这个预设,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也没有太多情绪波动。”

  但改变总是潜移默化的。从首都北京回到川渝大地,汪量子对核能的认知随着在中核集团工作后,接触到关于“两弹一星”精神,更加设身处地了解到上一辈科研人员、工程师,如何把核弹、核能从无到有做起来的过程后,汪量子与核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在越来越细地了解到我国核事业发展的历史,会对这个领域产生愈发多的崇敬感。”

  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核反应堆设计涉及众多专业的配合,因为差之分毫,都可能导致反应堆出现严重事故,所以核反应堆设计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在刀锋上行走”。对此,核工程师们的做法是,直接将这“分毫”切成十万份,对每一份的来龙去脉进行精细的考量,对每一克原子核的加减锱铢必较,对其影响了然于胸。

  反应堆物理专业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原生父母”,是它赋予了堆芯核材料最初的基因,自此决定了这些核材料裂变反应的基本特性。是好是坏,是容易控制还是需艰难伺候,在物理设计出炉就定性了。

  为满足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和自身发展需要,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发了三代大型压水堆“华龙一号”,模块式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两大自主化核电堆型。而身为反应堆物理工作者,汪量子所在核动力院的任务,就是研制出能降伏“巨龙”的“金钟罩”,并将“巨龙狂舞”的基因进行重新设定,制造出更加温和、优异的堆芯基因造福国人。暴虐“苍龙”化为得力“华龙”“玲龙”。

  其中,汪量子与团队参与设计了华龙一号所用的中国核电第一代工程设计软件包的堆芯核物理模块,之后又参与设计了玲龙一号堆芯核。研究过程中出现难题,汪量子从不气馁,总是选择直视困难,千方百计地找寻方法突破。

  5月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为我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的三代核电型号标准体系,大幅提升了中国核电的全球竞争力,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华龙一号后续批量化建设项目提供良好借鉴。

  8月11日,“核能充电宝”——“玲龙一号”成功吊装反应堆核心模块,装上了颗“大心脏”。作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三代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也代表中国在新赛道上领跑。

  上述傲人成绩的背后,不难看到汪量子的身影。核电工程体量庞大、以年为计量单位的研发周期让汪量子感叹:“这样丰硕的成果是几代核能人不断积累突破的结果,我很幸运在这个时代邂逅了华龙与玲龙,并与优秀的团队合作,为之奋斗并见证了它们的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和获得。”

  在实力雄厚且隐藏于天府之地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作的12年来,汪量子在探索核能的漫漫征程上,一步步地,踩出了丰富多样的科研成果:除了“华龙一号”“玲龙一号”相关核心部分的科研工作,她还负责着同位素生产溶液堆堆芯物理软件的研发,拥有6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发表十余篇国内外论文。

  2018年,凭借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和获得的认可,汪量子调职于设计所核技术应用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在核科学技术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方面,开创一片新的疆场。

  “本质上而言,我们所有的核能、核电站、核动力,以及在各领域应用的商品,都是核技术衍生出的各种应用形式。”汪量子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中国核动力院作为我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诞生之初的使命是建立核能、核动力系统。“但从科学技术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角度来说,我们还肩负着除了核能源动力以外的用途探索和拓展,其中包括核医学,比如核磁共振、放射性物质对材料改性、消毒灭菌等。”

  “最后我们的重点落在了放射性同位素上,既依托了我们一直所擅长的核反应堆的设计、研发和建造、运行技术,同时也把相关技术的用途从以往用来发电、提供动力,进一步扩展到人民生命健康所需的医学诊疗领域。”2021年,汪量子担任医用同位素生产试验堆项目的技术副经理,为将医疗程序的原材料同位素实现国产化而努力。

  “这还真有。”据汪量子介绍,食品消毒、服装灭菌、提升橡胶的性能,都可以通过核辐射实现。“有的核电站自己使用的橡胶性能要求比较高,就会通过核辐射来改变材料的性能,橡胶有可能变得寿命更久、更耐高温、更耐辐照。”

  “这两年大家对华龙一号的了解还比较多,国家名片的身份还是比较响亮的,但其实作为核领域的工作者,都是十分低调的。所以中核人有共同的特质,首先就是能静得下心来,沉得下心来,不是追求即时反馈,或者希望自己做了件事就要名扬天下。”

  颜值、气质、才华集于一身,但汪量子却十分警惕外界的过度关注,她用“理工科的特征非常鲜明”来形容自己和周围的中核人们。“我觉得周围的同事都有一种肩负为国担当的使命感,所以奉献精神也是比较强的,是真正在做科研。尤其研发对象不是面向市场,而是利国利民的大国重器。所以这个行业的特性属性就决定,中核人要把这种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