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皇宫棋牌2023最新版本:以技术创新筑造行业“跳板”青岛千亿级橡胶产业还有多

  提起橡胶,我们并不陌生,从医疗用品到汽车轮胎,从人们所穿的衣物到飞机零部件,橡胶的身影无处不在。

  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橡胶的分子链可以交联,交联后的橡胶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有着迅速恢复的能力,轻度交联的橡胶更是典型的高弹性材料,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使橡胶制品迅速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与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橡胶材料需求量不断增长,橡胶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橡胶制品生产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橡胶产业也逐步迈入新发展阶段。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橡胶在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等重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橡胶逐渐渗入新兴产业。下游领域的不断拓展,使得橡胶制品得到更多应用场景,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也助推橡胶产业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中国合成橡胶累计产量达到739.8万吨,累计增长0.5%,2021年1-7月中国合成橡胶累计产量达到449.5万吨,累计增长5.8%。

  伴随橡胶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也开始不断进行优化升级。为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2020年11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橡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橡胶产业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开发高端产品,提升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产业转型。

  作为我国工业大省,近年来,山东一直推动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不断调动橡胶市场活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以来,山东省东营市每年设立3亿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作为我国重要的橡胶轮胎生产基地,东营市深入推进“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数字赋能增效行动,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园区化四个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

  以和达(山东)橡胶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公司通过引进智能化全自动成型装备,实现自动化运行,智能压合。除此之外,和达橡胶提出全钢子午胎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到轮胎成品出库整个轮胎生产过程的全流程数控管控,“智能化+信息化”系统使轮胎综合生产效率提升45%,不良品率下降到0.23%,对应产品良品率提高了15%,全钢载重子午胎产能也由起初的每年6万套提升到每年210万套。

  生产效率的提升,制造水平的升级,加速了东营橡胶行业向高质高端跨越发展,东营市也进一步规划了产业技术改造发展路径,深入实施“链长制”,编制橡胶产业图谱和产业优化提升方案,引导企业“按图索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技术改造,助力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青岛一直是世界橡胶行业瞩目的焦点,在山东众多城市中,占据着橡胶产业的发展源头。作为青岛支柱性产业之一,橡胶产业从只有一个生产胶鞋的橡胶厂到如今遍布各地的轮胎企业,百年发展历程,青岛通过汇聚工业制造力量,推动青岛橡胶产业向千亿级别大门不断迈进。

  在青岛橡胶领域中,轮胎行业凭借在产业发展中占据关键位置,成为产业链下游重要应用端,且以橡胶下游产业链8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产业共振的发展模式,青岛也因此发展成为国内拥有众多轮胎头部企业的城市。据统计,青岛现有轮胎厂700多家、骨干轮胎企业8家、上市轮胎公司2家、知名轮胎经销商2家。

  为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打开海外市场,青岛轮胎企业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加大对海外市场布局,森麒麟、青岛双星、青岛福临等企业先后在海外独资建厂或合作建厂,逐步实现国际化运营。下游应用端的不断改革也带动青岛橡胶产业的发展,为了推动产业进一步拓展,青岛橡胶谷积极与越南橡胶集团合作,投资建设越南东福工业园,不断探索青岛橡胶产业国际化发展道路。

  在新材料研发上,青岛轮胎企业围绕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两种合成橡胶研发新的催化剂和混炼技术,寻找新技术、新材料完成替代。其中,双星集团使用特殊的稀土钕系顺丁橡胶+天然橡胶+高性能炭黑等配方,以专门的混炼工艺生产轮胎新材料。在此基础上推出的“稀土金”轮胎,轮胎滚阻可以降低到4.5-3.8,具有显著的省油、耐磨性能。赛轮集团推出的“液体黄金”新材料也是在填料和混炼技术领域的性创新。“液体黄金”新材料将橡胶、填料、配合剂在连续液相的条件下均匀混合,相较于传统的干法混炼技术(物理炼胶技术),“化学炼胶”技术可以使填料在纳米尺度上均匀分散,提升轮胎各项性能指标。

  除下游产业链的同频共振,上游的人才培育同样影响着产业的持续发展。作为全国较早开设橡胶专业的专业学府,青岛科技大学一直在橡胶工业的发展中充当重要角色,以强大的师资力量打造成为青岛橡胶领域学科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的培养的“摇篮”,为青岛橡胶产业奠定了深厚的人才和科研基础。据不完全统计,青岛科技大学先后为我国橡胶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向中国橡胶工程领域输送近70%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堪称“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消费电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取得爆发式发展,普通橡胶制品已难以满足其对性能品质上的需求,这也极大促进青岛对橡胶产业的技术研发,对生产工艺的不断探索,全面推动产业升级,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为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当地不断加大科技提质机制创新,根据橡胶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与科研院所共建成果转化平台。其中,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创新利用石化工业的副产烯烃作为原料,研制出“合成丁戊橡胶”,不仅实现了进口代替,还极大提升橡胶制品的防滑和耐用等性能。

  近年来,青岛橡胶产业从细分领域到整条产业链,从推动企业变革到丰富产业布局,青岛持续培养相关产业人才,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和完善发展生态,来迎接新时代发展中产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