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皇宫棋牌2023最新版本:COP28高端访谈|专访中国石化HSE管理部副总经

  当地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中国角边会——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进展边会在阿联酋迪拜举办。

  边会现场有来自国内外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国际组织代表80余人参加,展现了我国CCUS的新进展与新机遇。中国石化HSE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春平以“打造百万吨级CCUS项目,推动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

  中国既要能源安全,又要绿色低碳。怎样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在COP28大会期间,刘春平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在推进百万吨级CCUS项目,打造CCUS产业链,建设“无废集团”的案例和经验。

  “绿色低碳发展关乎未来,是能源、能源转型的战略牵引。”刘春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认真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培育脱碳固碳产业链条、建设技术策源高地、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实现驱油增产与减排降碳、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努力走出一条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并举、降碳与碳利用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行的绿色发展之路。

  《21世纪》:中国石化集团在打造 CCUS 产业链,通过低碳技术创建绿色企业等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

  刘春平:CCUS是解决工业碳排放的一个关键技术,中国石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碳捕集和碳封存技术。

  推进百万吨级CCUS项目,事关能源企业低碳产业建设的成色和后劲。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后,中国石化积极响应,2021年7月开工建设了齐鲁胜利百万吨级的CCUS项目,13个月建成投产;2023年7月建成我国首条百公里、百万吨级CO管道工程。项目自运行以来,注气区块的平均单井产量提升了36.8%,目前还在持续提升,封存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中国石化高质量推进百万吨级CCUS项目,迈出了 CCUS规模化应用、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我们科学制定了CCUS发展规划,多元匹配CO气源、运输路径和驱油封存区块,规划覆盖CCUS全链条、可工业化推广的产业布局,为壮大CCUS产业提供了目标路径指引。

  自上世纪中叶中国石化开始探索CO利用,并在上下游企业进行先导试验,逐步形成CCUS全产业链、具备工业化推广的技术系列,创新“六化”建设体系、“五严”质量管控机制,推动了CCUS油藏、注采、地面和装备系统集成,为构建“捕输利封”一体化全链条产业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石化规模封存CO、驱油增产等效果显著提升,平均单井产量提升36.8%,树立行业 CCUS 产业示范样板。

  中国石化聚焦“卡脖子”难题,建强核心技术支撑,建成中石化 CCUS 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研平台,突破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常规认识,创新提出CO高压混相驱油与封存技术,建立“压驱+水气交替驱”注入模式,配套低浓度CO捕集、全密闭高效注采等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上百亿吨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创新了技术路径。

  中国石化加强与国际、国内装备研发制造企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成功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O高效外输泵、低温密闭液相注入和高压密相注入装备,破解CO大排量长距离输送、多相态高压注入等难题,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装备制造及应用上的空白。

  一是提高站位,加强组织领导。2020年中国向全世界公开宣布“双碳”目标之后,中国石化党组将其作为第一议题,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研究,并进行战略部署。然后通过大范围的宣传、培训、行动,在公司全系统提高各个层级对于“双碳”的认识、理解和意识。比如,领导干部的培训班都有关于“双碳”的内容,使绿色低碳理念扎根于全员思想中。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做好顶层设计。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双碳”目标,中国石化在当年11月就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同中国石化的经济技术研究院、南化院成立了科研攻关团队,研究中国特别是作为能源化工企业的中国石化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和路径。

  与此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相关要求,我们制定了中国石化2030年前碳达峰的行动方案,包括八大行动,33条具体措施,使得全公司下一步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共同的目标和遵循,积极稳妥地开展我们的“双碳”工作。

  三是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供给力度。在天然气方面,自“双碳”目标宣布以来,中国石化产量增加16.5%,我们还根据国家决策部署制定中国石化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在氢能方面,中国石化打造第一氢能公司,推动氢能产业链的建设,新疆库车2万吨/年绿氢示范工程氢工厂主体建成,加氢站国内网络占有率超30%。加速充换电布局发展,新建充换电站超千座。新增风光装机规模增长2倍,新增地热供暖能力1000万平方米。建成了10万吨每年的生物航煤装置,大大提高了清洁低碳能源的供给能力。

  四是在结构调整方面,中国石化实施了炼化企业的大型化、基地化的新项目。包括镇海基地一期、海南乙烯项目等,这些都是大型的基地化、一体化的项目,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也为总体减碳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在能源结构方面,中国石化大力发展生物质掺烧、煤焦改气,实施汽轮机通流改造、热电机组供电煤耗达标改造项目,降低供电标煤耗。推进用能设备电动化改造,有序推动绿电应用。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绿色,中国石化大力实施炼油企业“油转化”“油转特”,逐步向化工转型,使原油资源更多作为原料使用,将碳固在塑料、橡胶当中。

  五是中国石化在节能、减污、降碳协同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石化持续开展能效提升行动,年节约原煤约100万吨;2023年,回收二氧化碳153万吨,回收甲烷8.3亿方;积极参与国家的碳市场交易,年交易量270万吨左右。另外,我们也完成了捐资675万元的中国石化塞罕坝生态示范林项目。目前,正在开展“我为雪域高原植新绿”行动,全体员工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自愿捐款,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目前该行动已经募集资金超760万元。因为绿树能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碳汇,所以该行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在碳中和阶段,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六是绿色低碳技术方面,中国石化也有新的进展。第一,中国石化研发的低渗透油藏的CCUS技术已进行商业运营。第二,中国石化在塔河建的万吨级的废塑料项目正在实施,可以将废塑料回收裂解,再制成化工原料。第三,中国石化开发了低碳高效的炼化生产工艺技术,包括高效环保的芳烃成套技术,节能效果非常好,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第四,中国石化研发了原油蒸汽裂解直接制乙烯技术,高效的膜分离技术。过去我们一般用原油制成石脑油,石脑油再去裂解生产乙烯,然后再生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现在可以越过石脑油这一步,用原油直接制造乙烯,这样的短流程能有效降低能耗物耗。第五,中国石化研发的质子交换膜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的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在进行示范,同时我们还正在研究二氧化碳加氢合成或甲醇的技术。

  刘春平:“无废集团”来自于国家2018年开始推进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国家在总结“无废城市”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开展“无废城市”创建的过程中,提出中国石化作为首家上期示范试点,开展“无废集团”的创建工作。“无废”不是说不产生固体废弃物,是指最大限度减量化、资源化,减少填埋对环境的影响,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

  因为环境污染、垃圾围城、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加重,包括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央判断中国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事实上,“固体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原油依存度已经超过70%,这对我们国家能源安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如果我们把废塑料变成石油再用来生产塑料,就节约了很多原油。所以开展“无废”这项工作对国家,对企业都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情,

  “无废”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因为燃烧废弃物会排放很多二氧化碳,但是作为资源以后它就不排放二氧化碳了。同时,“无废”一头连着保护,一头连着发展,减少固废填埋,就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更便宜的资源。

  国家批准中国石化作为首家“无废集团”以后,我们选择了12家企业进行“先行先试”。这些企业积极行动,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形成了49项典型的案例。

  胜利油田通过管理控“废”,创新建立了“谁多产谁多交”的内部市场化机制,将固废产生量收费纳入其成本核算进行考核,鼓励大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物,一年来减少了2万吨的固废,节约处置费用5,000万元。

  中科炼化强化技术减“废”,通过优化炼油的液化气和乙烯裂解的碱洗工艺,减少碱渣的产生。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减少碱渣超过16,000吨,同时也减少新碱用量,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超3300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重庆川维化工循环利用减“废”,将原来作为危险废物的废硫酸,采用技术装置把废硫酸变成新鲜的高纯度硫酸,再返回到生产过程当中使用。工厂一年能够回收98%的废酸,效益达到8000万元。

  中国石化总部物资装备部专门制定了绿色采购的管理规定,通过包装物的“小改大”,比如将50公斤的包装改成吨包装,钢桶改成软袋包装等方法,在每个环节都能够减少固废产生量。运行两年多来,废弃包装物产量大幅度降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石化12家“先行先试”企业通过努力,总体综合利用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填埋率下降50%,危废产生强度下降了3个百分点。从一家企业来看不是很大,但从整个中国石化看来,“无废集团”的成效确实很可观。

  《21世纪》:“无废集团”建设试点形成了哪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如何引领固废利用新路径?

  第一,领导重视是前提。生态环境部批复下来后,中国石化党组领导非常重视并做了批示,特别是马永生董事长在今年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中国石化成立45周年之际(2028年),把“无废集团”打造成全国标杆,主管领导也批示说我们要把这件好事给办好,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完善体系是基础。中国石化在生态环境部固废司和固管中心的指导下,建立了制度体系和工作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每一个环节具体怎么做,并进行宣贯培训。各个企业都按照指标,结合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开展工作,能够提高效率,取得更好更全面的成效。

  第三,全员行动是关键。中国石化作为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无废集团”,是激励,也是荣耀,大家有很大的工作动力去做这件事情。从目前先行先试的企业来看,大家都很积极,想尽各种办法去实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第四,创新驱动是核心。我们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包括生产工艺过程的优化提升,实施源头减废,以及循环利用技术等,能够获得成效更大、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

  第五,机制创新是动力。在生态环境部和地方环保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石化实施了创新的政策,包括“白名单” “点对点”,集团内部设施共享等,这些政策能够更高效、更直接、更便利地处置利用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极大促进了固废处置能力,防控风险能力也大幅提升。

  第一是构建“无废供应链”。现在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怎样打造无废供应链。作为中国石化来讲,我们的作用就是要求上游企业提供的原辅材料和资源更清洁,产废是最少的;对于产业链下游,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动员,呼吁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考虑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第二是延伸“无废产业链”。如何延伸产业链,从中国石化来。